清沈源畫佛像 |
東吳沙門淨善重集[1]
教住持愛憐老病,即遵佛敕也
高菴勸安老病僧文曰:貧道嘗閱藏教,諦審佛意,不許比丘坐受無功之食,生懶墮心,起吾我見。每至晨朝,佛及弟子持鉢乞食,不擇貴賤,心無高下,俾得福者一切均溥。
後所稱常住者,本為老病比丘不能行乞者設,非少壯之徒可得而食。逮佛滅後,正法世中亦復如是。
像季以來,中國禪林不廢乞食,但推能者為之,所得利養聚為招提,以安廣眾,遂輟逐日行乞之規也。
今聞數剎住持不識因果,不安老僧,背戾佛旨,削弱法門。苟不住院,老將安歸?更不返思常住財物本為誰置?當推何心以合佛心?當推何行以合佛行?
昔佛在日或不赴請,留身精舍,遍巡僧房,看視老病,一一致問,一一辦置。仍勸請諸比丘遞相恭敬,隨順方便,去其嗔嫌,此調御師統理大眾之楷模也。
今之當代恣用常住,資給口體,結托權貴。仍隔絕老者病者,眾僧之物掩為己有,佛心、佛行渾無一也。悲夫!悲夫!
古德云:老僧乃山門之標榜也。今之禪林,百僧之中無一老者,老而不納益之,壽考之無補,反不如夭死。
願今當代各遵佛語,紹隆祖位,安撫老病,常住有無隨宜供給,無使愚昧專權滅裂,致招來世短促之報,切宜加察。
高菴勸安老病僧文曰:貧道嘗閱藏教,諦審佛意,不許比丘坐受無功之食,生懶墮心,起吾我見。每至晨朝,佛及弟子持鉢乞食,不擇貴賤,心無高下,俾得福者一切均溥。
《高菴勸安老病僧文》說:貧道嘗看閱藏經諸教典籍,諦實審詳如來本意,不許年少比丘安然坐受無功之食,以免生出懶惰之心、人我之見。所以每至晨朝,佛及弟子躬自持缽、循方乞食。於檀越不擇貴賤,使自己心無高下,意欲不論貧富貴賤、一切人平等溥濟,此是佛住世時之行持也。
後所稱常住者,本為老病比丘不能行乞者設,非少壯之徒可得而食。逮佛滅後,正法世中,亦復如是。
及至後來所稱為「常住」者,本為老病比丘不能出門行乞者所設,非為少壯之徒可得安坐而食。及佛滅後,正法流行之際,亦復持鉢乞食。
像季以來,中國禪林不廢乞食,但推能者為之,所得利養聚為招提,以安廣眾,遂輟逐日行乞之規也。
後至像法之時,中國禪林猶然不廢古轍,依舊乞食。但推舉良能者為之,所得之財物利養,聚積於常住,以能安眾,故此便止逐日行乞之恒規也。
今聞數剎住持不識因果、不安老僧,背戾佛旨,削弱法門。苟不住院,老將安歸?更不返思常住財物,本為誰置?當推何心以合佛心?當推何行以合佛行?
今聞有幾處為住持者,不識前因後果、不安老病僧人,違背佛之意旨,削弱古制法門。設若不使住院,老去何歸?更不返思常住所積之財物,本來原為誰人所設置?將推何等心念,以能合得佛之慈心?又推何等行持,以合得佛之行持?
昔佛在日,或不赴請,留身精舍,遍巡僧房,看視老病,一一致問,一一辦置。仍勸請諸比丘,遞相恭敬,隨順方便,去其嗔嫌,此調御師統理大眾之楷模也。
佛住世時,或不赴外請,留於精舍,遍處巡看各各僧房,看視老者、病者。一一致問所需,一切事都去辦置。並勸請諸比丘等,遞相恭敬,隨順老者、病者之意。復以種種方便,去其嗔嫌老病者之心。此皆是調御師統攝理治大眾之楷模。
今之當代,恣用常住,資給口體,結托權貴,仍隔絕老者病者,眾僧之物,掩為己有,佛心、佛行,渾無一也。悲夫!悲夫!
今之當代主事者,恣意而用常住財物,以資養自家口體,或結托權貴之人,卻隔絕老者病者。眾僧之物,掩覆納為己有,佛心、佛行,渾然無一絲毫,真可不悲歟!可不悲歟!
古德云:老僧乃山門之標榜也。今之禪林,百僧之中,無一老者,老而不納益之,壽考之無補,反不如夭死。
勸安老病──古德云:「老僧」乃佛門之標格榜樣。今之禪林,百僧之中,卻無一老者。若僧家到老,而叢林不收,老無所靠,即增益幾多壽考,何所補益?反不如早死為妙。
願今當代,各遵佛語,紹隆祖位,安撫老病,常住有無,隨宜供給,無使愚昧專權滅裂,致招來世短促之報,切宜加察。
願今當代,各遵佛語,既紹隆祖位,宜當安撫老病。常住之有無,隨其所宜而供給之。無使愚昧之人,專其權柄,而滅裂道法。致使來世招感短命促死之報,切宜加意而審察之。
△雞窗夜雨,請拈來細讀看,而悲心自現,維持斯道也。
◎ 禪林寶訓的當代意義/侯坤宏
[1] 〈禪林寶訓序〉:寶訓者,昔妙喜竹菴誅茅江西雲門時共集。予淳熙間,遊雲居得之老僧祖安,惜其年深蠧損,首尾不完。後來或見于語錄傳記中,積之十年,僅五十篇餘。仍取黃龍下至佛照簡堂諸老遺語,節葺類三百篇,其所得有先後,而不以古今為詮次,大概使學者削勢利人,我趨道德仁義而已。其文理優游平易,無高誕荒邈詭異之跡,實可以助入道之遠猷也。且將刊木以廣流傳。必有同志之士,一見而心許者予,雖老死丘壑而志願足矣。
東吳沙門淨善書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